第一作者简介:杨宇波,男,湖南凤凰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痕迹检验。E-mail: ybo87311@163.com
高速铁路线长点多,所处环境复杂,在一些偏僻的治安管控盲区容易发生轨面放置障碍案件。该类案件作案人搬置障物来,放置障物去,在其进出路线的铁路水泥枕、步行板等平面部位可以用静电吸附的方法提取到灰尘加层鞋印。本文结合一起利用现场鞋印侦破的高铁置障案件,就现场鞋印的分析甄别、现场鞋样调查、现场鞋印排查、认定嫌疑人等应用工作进行了梳理总结。
High-speed railway sometimes encounters with the viciously interposed obstacle on its rail, resulting in accident for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o launch. Ordinarily, the perpetrator goes into/out the scene, having big probability to leave substantial evidence (e.g., shoeprint) on the scene because the difference will arise from the perpetrator’s shoeprints between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obstacle. Therefore, the shoeprints, if discovered, can give clue to have the perpetrator tracked. Here, such a case was solved through extraction of two scene shoeprints to link the case details (from depicting with judging to finally identifying the suspect). For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the progression of solving the case was put: 1. Extracting the perpetrator’s shoeprints that were previously ascertained from those irrelevant ones left at the scene; 2. Cooperating with other investigators to determine the related shoe’s sample of its brand and manufacturer; 3. Thoroughly getting the knowledge from its manufacturer about the shoe’s brand of its design, production and sales so as to infer the specifics of the shoes the suspect wore; 4. Seeking and arresting the suspect according to the known shoes’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5. Comparing the scene shoeprints with the suspect’s shoes and/or shoeprints to make identification.
某日D7107次动车运行在某铁路桥上撞击一长条形水泥块, 致停车50 min。案件发生后, 铁路职工先期赶到现场对轨道上碎裂的水泥块进行了清理, 现场为变动现场。经勘查, 撞击点位于下行铁路线下行方向左侧钢轨, 该处钢轨面上有一处长70 cm碾压痕迹, 钢轨两侧遗留有水泥碎渣粉末。现场提取成形的水泥碎块5块, 总质量约12.35 kg。经对撞击点前后20 m范围内的水泥枕面、桥梁步行板进行静电吸附处理, 共提取20余种花纹的杂乱重叠灰尘足迹100余枚。对D7107次动车车底进行勘查, 机头运行左侧排障器有水泥块撞击痕迹。
综合各类后期工作情况, 分析认为:1)该案是人为放置障碍物破坏铁路设施案件。2)置障物为铁路施工遗留的水泥垃圾块, 结构较松散, 同材质的水泥垃圾在铁路两侧护坡随处可见, 置障物应为就地取材。3)根据现场被撞碎的水泥块质量推断置障物整体质量约13 kg。4)对现场被撞碎的水泥块进行DNA检验, 检出4人DNA分型, 均为现场抢修人员所留, 现场提取的可能追踪犯罪嫌疑人的物证仅剩下鞋印。
由于在勘查前有26名工作人员进出过中心现场, 经对现场提取的20余种鞋印进行排查, 认为在紧靠撞击点北侧的水泥枕面上提取的1#、2#残缺鞋印为作案人所留。分析的理由为:现场提取的1#、2#鞋印的条块状花纹及磨损特征一致, 为同一右鞋所留, 两枚鞋印部分重叠, 其表面被一枚其他纹形鞋印部分覆盖(见图1a), 且在以现场为中心2 km范围内的铁路枕面、步行板上未再提取到该种鞋印, 说明该鞋印为最先遗留的鞋印, 其进出路线上的鞋印被后来形成鞋印覆盖。鞋印遗留位置与摆障点相关联, 鞋印位于摆障点钢轨内侧北面30 cm处水泥枕面上, 且右脚尖向南呈“ 外八字” 朝向摆障点。经现场模拟, 该鞋印符合作案人由桥北头进入现场中心跨立钢轨两侧摆放障碍物时站立位置(见图1b), 在现场钢轨外侧枕面上对应位置应留有左脚鞋印, 但该处已被其他杂乱的鞋印覆盖。
1#鞋印与2#鞋印比较, 1#鞋印相应部位的鞋底条块花纹及磨损特征印压面增大、花纹间隙变小(见图2), 1#鞋印的踩踏压力明显比2#鞋印的踩踏压力重, 且压力轻的2#鞋印覆盖压力重的1#鞋印, 分析压力重的1#鞋印为作案人搬运水泥块时负重踩踏形成[1], 后面压力轻的2#鞋印为作案人放下置障物后正常体重踩踏形成, 鞋印的形成符合摆障作案过程。对案发后进入过现场的26名工作人员及近段时间在该区段作业的铁路职工的鞋子进行排查, 未发现该款纹形的鞋。经分析该鞋印为塑料凉鞋和拖鞋所留的可能性大, 但穿该类鞋在线路上行走容易伤脚, 当地铁路单位不允许工作人员穿该类鞋在线路上行走, 排除工作人员作案。
现场鞋印为条块状花纹, 并且有细小注塑孔特征, 结合当前市场鞋样特点, 分析为塑料凉鞋或拖鞋所留。鞋底磨损严重, 有缺损和裂纹特征, 分析嫌疑人所穿鞋子陈旧, 且穿着时间较长。水泥枕面上提取的1#、2#残缺鞋印反映出右鞋部分跟区、掌区的条块状花纹, 且弓区商标处有一“ 台” 字样, 根据花纹和部分商标字样, 可依此寻找鞋样; 磨损特征明显, 具有鉴定条件。
2.3.1 寻找鞋样, 刻画嫌疑人
对现场附近乡镇的市场进行调查, 找到鞋样为“ 台德联” 牌618款塑料凉鞋(见图3a), 该鞋为广东省一鞋厂于2016年自行设计生产, 鞋子模具为该厂所独有, 市面上没有同底的其它鞋样出售。1)该鞋进货价6.5元, 销售价12元, 分析犯罪嫌疑人消费层次较低。2)对各尺码鞋样测量比较, 分析现场鞋印为41码鞋所留。3)作案现场偏僻且作案人所穿鞋子当地出售, 分析作案人应熟悉环境并在现场附近居住和活动。
2.3.2 以鞋找人, 发现嫌疑人
“ 台德联” 牌618款凉鞋为黑色塑料鞋, 鞋面式样及商标特征明显, 极易识别; 41码的鞋在当地销售量仅10余双, 排查范围很小, 遂制定了以鞋找人的侦查方案。很快, 专案组民警通过布控发现嫌疑人吴某旺(男, 31岁, 167 cm, 居住地位于现场附近)穿着41码的“ 台德联” 牌618款凉鞋(见图3b), 遂提取其鞋子进行检验。
2.3.3 鞋印检验, 认定嫌疑人
经比对检验, 现场鞋印与吴某旺的右脚凉鞋制作的鞋印样本相应部位有8处磨损特征一致(见图3c), 认定现场鞋印是吴某旺所穿的右脚凉鞋所留。在审讯中, 吴国旺交待了攀爬铁路栅栏进入铁路, 在铁路桥墩下搬了一个大水泥块放于铁路桥上轨面的犯罪事实, 现场鞋印为其走到摆障点时, 跨立铁轨两侧水泥枕面、下蹲摆放水泥块过程中所留。
高铁置障案件作案人进出铁路现场时都会在铁路水泥枕面、铁路两侧步行板等平整部位留下灰尘加层鞋印, 现场提取到嫌疑人鞋印对我们分析刻画作案人、分析作案过程、认定作案人等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勘查和侦查工作中, 要做好如下工作:
1)现场前期保护和处置工作要及时。高铁置障案件发生后, 一方面铁路部门往往要求第一时间清理障碍恢复通车, 先期赶到现场处理的铁路职工会对现场造成破坏; 另一方面现场一般都位于野外, 现场灰尘鞋印易受下雨、大风等天气原因影响被破坏。这就要求勘查人员必须快速反应, 尽量在铁路职工排障前, 对铁路撞击点的现场进行勘查, 要第一时间对可能遗留嫌疑人鞋印的铁路水泥枕、步行板等平面进行静电吸附提取; 如不具备先行勘查条件, 可先拍照固定现场原始状态, 和个别铁路工人一起踩踏水泥枕间道碴上或不平整处迂回进入现场中心开展保护性物证提取工作和清障工作, 尽量不破坏作案人在行走路线上可能遗留的鞋印, 为下一步全面细致勘查提供条件[1]。在本文所述案件的前期处置中, 警务人员在铁路工人抢修后才赶到现场, 现场已有20余人进入过, 有价值痕迹物证均受破坏, 致使后期现场勘查和排查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该现场能够提取到作案人鞋印实属侥幸。
2)现场勘查提取鞋印范围要扩大。由于铁路水泥枕面、步行板为灰色, 其表面粗糙度高, 其上遗留的灰尘加层鞋印用打光的方法难以观察到, 现场勘查静电吸附提取鞋印范围应以摆障点为中心向外覆盖作案人可能行走的铁路平整面, 由外围向中心边提取边拍照定位; 其次要通过摆障点与出入口、外围痕迹物证相互关系来分析嫌疑人的来去路线, 确定重点提取部位[2]。
3)鞋印分析排查要全面。根据实践, 铁路水泥枕和步行板上遗留的灰尘鞋印, 在无雨的条件下, 其遗留几天后还可以被静电吸附提取到, 以致现场勘查中常常在中心和外围提取到大量与作案无关的鞋印, 在排查甄别现场鞋印时要注意:一是要分析重叠鞋印遗留的先后顺序; 二是要结合作案人搬置障物来、放置障物去的特点, 分析作案人负重行走踩踏痕的轻重及步态变化[3]; 三是要对勘查前进入过现场的人员及案发前近期进入过现场的人员的鞋印逐一排查。
4)鞋样调查要深入。现场鞋印确定后, 在分析鞋种的基础上, 要对案发区域的鞋类市场及其批发上线市场开展鞋样调查, 找到相同鞋样后, 首先要对该种鞋底模具[4]使用范围进行调查, 注意掌握同一鞋底模具多种品牌鞋使用、多种不同样式的鞋使用以及仿冒等情况; 其次, 要掌握其在案发地的销售情况。
5)以鞋找人时, 鞋的特征把握要准确。现场鞋样确定后, 要将现场鞋印与不同规格的鞋样进行比较检验, 确定作案人所穿鞋子的尺码, 再结合鞋子的品牌、外观样式特征及新旧程度等进一步缩小排查范围, 为下一步以鞋锁定嫌疑人创造条件。
6)合理运用足迹专家对足迹的分析结果。由于通过足迹分析身高、年龄受个人主观认知、足迹形成条件及提取方式影响比较大[5], 尤其是现场仅遗留少量嫌疑足迹时, 专家们分析的年龄、身高等结果往往与实际会有一定的偏差。机械地照搬分析结果, 有可能会给案件侦查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 对于现场嫌疑足迹的分析意见只能参考应用。
[1] |
|
[2] |
|
[3] |
|
[4] |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