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吴永富,男,河南原阳人,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理化检验技术。E-mail: 277580935@qq.com
目的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对新型苯环己哌啶衍生物氟胺酮进行结构确认。方法 对缴获的白色晶体使用GC-MS、UPLC-QTOF、1H NMR、13C NMR 进行分析,确定未知化合物分子式。结果 通过GC-MS分析获得未知化合物特征碎片离子 m/ z 164.1、193.1、136.0,推断出其可能裂解机制,通过UPLC-QTOF获得未知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为221.1285和同位素离子峰簇特征,结合1H NMR 的质子数为16及其归属,13C-NMR的碳类型,确定分子式为C13H16FNO,并确认该物质为氟胺酮。 结论 GC-MS 、UPLC-QTOF、1H-NMR 、13C-NMR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用于对未知精神活性物质的检验。
Objective to confirm the structure of F-ketamine, a new phenyclohexidine derivative,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other technic approaches. Methods One seized white crystal was respectively analyzed with GC-MS, UPLC-QTOF,1H-NMR AND13C-NMR so as to determine its contained main chemical and molecular formula. Results Through adoption of GC-MS, an unknown compound from the seized white crystal was detected to have shown its characteristic fragment ions at m/ z 164.1, 193.1, 136.0 so that the involving possible cracking mechanism was therewith inferred. Further, UPLC-QTOF approach brought out the accurate mass amount of the unknown compound being 221.1285 and the characteristic isotopic peak clustering ions. In combination of the proton number being 16 from1H-NMR and attribution ascertainment plus the carbon type from13C-NMR analysis, the unknown compound was determined of its molecular formula as C13H16FNO, therefore confirmed as F-ketamine. Conclusion The combinatorial application of GC-MS, UPLC-QTOF,1H-NMR and13C-NMR is appropriate to test and determine the unknown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苯环己哌啶类药物系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类药物, 具有较强的成瘾性, 其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氯胺酮, 是除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外, 被滥用最多的毒品。由于世界各国打击力度的加强,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打击, 利用法律漏洞, 合成多种新精神活性物质, 作为已被管制精神活性物质的替代品[1, 2, 3, 4, 5, 6]。氟胺酮即为一种新型苯环己哌啶衍生药物, 作为氯胺酮的替代品(结构式见图1), 已在市场上蔓延。据文献报道, 氟胺酮[英文名F-ketamine, 化学名:2-(邻氟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 2-(o-Fluorophenyl)-2-(Methylamino) Cyclohexanone Hydrochlorde, CAS号111982-49-1], 最早由王世玉教授等人于1987年设计并合成[7], 并经动物实验验证, 氟胺酮具有与氯胺酮类似的镇静作用, 长期使用具有成瘾性。关于氟胺酮应用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对于氟胺酮的检验, 目前仅有张磊等[8]对于体外氟胺酮疑似样品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篇文献报道, 其他检测数据鲜有涉及。目前, 该药物暂未被我国列管为毒品, 其谱图尚未被NIST库收录, 在日常分析检验过程中容易造成漏检。
本文根据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核磁共振波谱法(1H NMR、13C NMR)的实验数据对其结构进行确认, 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
7890A-5975C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 Agilent公司 ); Exion-500R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美国 AB Sciex 公司); Bruker AVANCEIII 400MHz超导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
甲醇、乙腈(色谱纯, 德国 merck公司); 甲酸(色谱纯, 美国 Sigma-Aldrich 公司); 氘代甲醇(美国剑桥公司); 超纯水为实验室Milli-Q 超纯水系统自制; 其他化学试剂及药品均为分析纯。
1.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条件
色谱条件:HP-5MS 毛细管柱(30 m× 0.25 mm, 0.25 μ m); 载气为高纯氦气, 进样口温度:280 ℃, 分流比:20∶ 1, 流速1 mL/min; 初温100 ℃保持2 min, 以20 ℃/min 程序升温至280 ℃保持4 min, 实验用时16 min。
质谱条件:离子源温度:230 ℃ ; 传输线温度:250 ℃ ; 离子源:EI 源, 电压70 ev; 溶剂延迟:2.5 min; 采用全扫描模式(Scan); 扫描范围:45~450 amu。
1.2.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条件
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C18 Aq (2.1 mm× 50 mm , 1.8 μ m); 流动相:乙腈 (A) - 0.1%甲酸水 (B); 梯度:5%(10 min)100%A。
质谱条件:ESI源正离子检测, 源电压5.5 kV, 氮气为干燥气, 离子源Gas1 50 psi, 离子源Gas2 50 psi, 气帘气35 psi, CAD气7 psi, 温度500 ℃, 扫描范围m/z 100~1 500。
1.2.3 超导核磁共振仪条件
溶剂为氘代甲醇, 探头温度300.0 K, 实验采用标准脉冲序列。
缴获白色晶体约20 mg。将缴获的白色晶体研磨均匀后取10 mg, 置于10 mL 离心管中, 加入甲醇10 mL, 涡旋震荡10 min, 8 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 稀释到合适浓度分别供GC-MS、UPLC-QTOF分析; 另取白色晶体5 mg用氘代甲醇溶解后离心取上清液供1H NMR、13C NMR分析。
将1.3中所获得的上清液配制成0.1 mg/mL的甲醇溶液按照1.2.1所述的分析条件进行GC-MS分析, 得到该样品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和质谱图(图2), 在7.222 min处出现色谱峰(氯胺酮出峰时间8.302 min, 见图3)。其主要特征碎片离子为m/z 164.1、193.1、136.0。通过对已知质谱谱库(Mainlib、Replib、Wiley14、NIST17)进行检索, 未得到匹配结果。但是, 该化合物与氯胺酮主要特征碎片离子m/z 180.0、209.1、152.0相比, 所有质量数均相差16(氯原子与氟原子的质量数差值)。根据此特征规律推断, 该化合物可能系氯胺酮氯原子被氟取代的化合物。氟胺酮的一级质谱可能裂解途径见图4。
如图5所示, 该化合物准分子离子峰[M+H]+:222.128 5, 并伴随[M+Na]+:244.110 5, 同时观察到碳氮键断裂[M-CH3NH2+H]+:191.086 5。根据精确分子量推测其分子式为C13H16FNO, 理论值偏差4.1 mg/mL。样品的二级质谱如图6所示, 根据其碎片离子推断其可能的断裂路径见图7。
2.3.1 1H NMR分析
经1H NMR分析(图8), 可见10组峰。甲基CH3:δ 3.26 ppm 单峰, 3个氢; 胺基NH:δ 4.16 ppm 单峰, 1个氢; 芳香环H:δ 7.10 、δ 7.26、δ 7.63、δ 7.71 ppm多重峰, 4个氢; 亚甲基CH2: δ 1.70; 1.80、δ 1.86; 1.89、δ 2.04; 2.29 和δ 2.33; 2.33 ppm, 多重峰, 8个氢, 因立体结构效应和临近N和芳香基团的影响分裂。1H-NMR数据归属如表1所示。
2.3.2 13C NMR分析
经13C NMR分析(图9), 可见13组峰: δ 30.9 ppm (C-1” )为甲基碳信号; δ 19.3、δ 27.4、δ 35.8、δ 37.9 ppm(C-4、C-5、C-6、C-3)为亚甲基碳信号; δ 80. 2 ppm为季碳信号; δ 208.2 ppm为羰基碳信号; δ 115.3、δ 127.1、δ 127.5、δ 131.9 ppm(C-3’ 、C-5’ 、C-4’ 、C-6’ )为叔碳信号; δ 160.6(C-2’ )为与氟原子相连的季碳信号。13C NMR数据归属如表2所示。
根据GC-MS数据分析, 样品与氯胺酮特征碎片裂解规律初步判断, 样品可能为氯胺酮的氯原子被一个氟原子取代; 结合高分辨质谱确定样品的精确分子量为221.128 5, 以及二级质谱特征碎片推断其可能裂解途径; 由1H NMR核磁共振谱确定质子数为16, 并确定其质子归属; 再结合13C NMR核磁共振谱确定碳原子归属, 由此确定检测样品为氟胺酮。高分辨质谱能够通过质量精度得到精确分子量, 大大提高了对未知物的识别能力, 结合二级质谱和1H NMR、13C NMR核磁共振谱的质子和碳原子归属, 可以快速确定未知物的结构。氟胺酮系新型苯环己哌啶衍生物, 目前尚未被NIST 谱库收录, 办案过程中可采用多技术手段综合分析, 获取更多相关数据, 确证此类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2019年11月, 某市公安局禁毒部门在娱乐场所缴获少量白色晶体, 经胶体金检测, 吗啡、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均呈阴性, 据嫌疑人交代确有吸食毒品事实, 办案民警将晶体送至笔者所在实验室, 最后经检验确定该物质为氟胺酮。
本文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分辨质谱和1H NMR、13C NMR核磁共振谱联合技术, 确证尚未录入谱库的未知药物氟胺酮化学结构的检验方法, 并对质谱的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以及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核磁共振氢谱中质子的归属和碳谱中碳的归属进行了探索, 得到了氟胺酮的波谱特征数据, 为该物质的检验提供数据参考。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