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侯欣雨,女,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影像技术。E-mail: d.k.hou@163.com
目的 提出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与维纳滤波相结合的图像去噪算法并验证其去噪效果。方法 通过对含噪的图像进行BEMD尺度分解,提取前两阶含噪的尺度分量,使用维纳滤波进行一次去噪,然后再次进行BEMD分解和滤波去噪,从而达到去噪的目的。将本文提出的算法与经典算法进行比较,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结果 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图像的噪声,而且能很好地保持图像信息。结论 本文提出的图像去噪算法思路新颖,效果良好,在法庭科学图像处理领域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Objective To put forth an idea about image de-noising through the coalescence of 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BEMD) and Wiener filtering manipulation, with the resultant effect being verified.Methods One noise-bearing image was disintegrated with the BEMD handling so that the resultant first two-order noise-bearing componential portions of the image were extracted to de-noise with Wiener filtering. Both the BEMD disintegration and Wiener filtering were performed once again into the de-noised two-order componential portions that had been dismantled out from the preceding manipulation, thereby making the noise borne into the image removed one more time. Finally, all the resultant de-noised componential portions were retroactively combined with the intact remainders of the image, hence coming into being the new image of effectual de-noising. With comparison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disposal choices, the manipulation adopted here was verified of its feasibility and robustness.Results The post-manipulation image demonstrated that such the processing here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ise from image but also maintain the image information well.Conclusion The image de-noising manipulation introduced here is novel and effective, having good reference and applicability in forensic image processing.
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是法庭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是获取案件图像信息的手段之一。图像在形成、传输和记录的过程中受成像系统畸变、环境噪声、光学成像衍射、成像过程的相对运动、环境噪声等影响发生降质, 典型表现为图像模糊、失真、有噪声等, 不利于图像的识别, 直接影响案件的分析与研判, 这就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 以期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
图像去噪是图像处理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常获取的图像是信息与噪声混叠在一起, 需要通过去噪算法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分量。经典的图像去噪方法有维纳滤波算法、小波算法、总变分图像去噪算法等[1, 2]。维纳滤波虽然能有效保护图像边缘, 但在像素领域内会导致模糊效应; 小波算法能够很好地抑制噪声, 但是图像细节损失严重; 总变分算法能够很好地去除高斯噪声, 保留图像细节, 但容易模糊边缘细节。当前经典的图像处理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图像处理多样化的需求, 对图像处理的要求不断增加, 难度也不断增加。因此Huang等[3]提出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应用于非平稳信号的处理, 该方法分为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和希尔伯特谱两部分, 对非平稳信号进行平稳化分解, 是信号处理领域的重大突破。其后法国学者Nunes等[4]将EMD扩展到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BEMD), 应用在图像压缩、图像融合等方面, 在图像降噪处理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传统的BEMD去噪方法是直接去除含有噪声的单频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分量, 对剩余的IMF进行重组得到去噪后的图像。这个方法存在一个很大弊端, 就是去掉含噪IMF分量的同时也舍弃了其中的有用信息, 重组图像丧失了很多细节, 去噪效果不佳。
其后, 周振国[5]和Ma[6]等学者提出BEMD方法的改进, 更好地对图像进行分解。也有学者提出BEMD与其他算法相结合进行图像处理, 对去噪后的图像质量都有一定的提高[7, 8, 9, 10]。吴昌健[9]提出一种BEMD与新型马尔科夫树相结合的图像去噪算法。郭际明等[10]利用BEMD和自适应滤波去除SAR干涉图噪声。徐斌等[11]提出一种基于二次BEMD的图像复原算法, 对湍流退化的图像进行复原。Riffi等[12]在BEMD基础上提出一种三维经验模态分解, 并将该方法应用在三维人脑数据处理上。
本文充分发掘图像信息和噪声的分布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BEMD二次分解与维纳滤波相结合的图像去噪方法, 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去噪能力以及可行性等。
EMD是基于自身局部包络的非线性变换, 本质就是对时变信号进行平稳化处理, 将信号中不同尺度的波动信息逐层分解出来, 得到若干具有窄带性质的IMF。由EMD推广至BEMD, 并非采用EMD的行列信息进行分解, 而是直接把二维图像数据分解成多个尺度的频率分量[7], 获取图像数据信息。图像包含不同的频率信息, 高频通常反映图像细节, 低频通常反映轮廓。鉴于其具备完全数据驱动的特性, 对图像进行不同频率尺度的分解, 能够准确提取和分解图像不同的尺度信息, 为后续图像处理提供一定的基础。BEMD的筛分过程如下:
1)图像初始化, 输入图像I(m, n), m=1, …, M, n=1, …, N;
2)求出I(m, n)的局部极大值和局部极小值点集, 采用二维曲面插值方法拟合得到上下包络曲面;
3)E1(m, n)是包络曲面均值, h1(m, n)是I(m, n)与E1(m, n)的差值, h1(m, n)=I(m, n)-E1(m, n)。
4)循环上述的2)和3)直到h1(m, n)满足IMF条件, 也就是图像的第一个IMF分量imf1(m, n), 这是图像中最高的频率分量, h1k(m, n)=h1(k-1)(m, n)-E1k(m, n), imf1(m, n)=h1k(m, n)。
5)r1(m, n)是I(m, n)与imf1的差值, r1(m, n)=I(m, n)-imf1。依此类推, 剩余的IMF分量imf2到imfj, r2(m, n)到rj(m, n)就是剩余分量。
当rj(m, n)满足终止条件时, 循环结束。此时原图像表示为
$I(m, n)=\sum_{k=1}^{j} i m f_{k}(m, n)+r_{j}(m, n)$ (2)
imfj(m, n)是图像按照频率从高到低分解的尺度分量, rj(m, n)是残余函数, 表示图像分解的剩余趋势, 这也符合多分量图像信号的定义。其中, BEMD在筛分的过程中需要设置停止条件, 选择相邻筛选结果的标准差, 如下式所示
$S D=\sum_{m=1}^{M} \sum_{n=1}^{N}\left[\frac{\left|h_{1(k-1)}(m, n)-h_{1 k}(m, n)\right|^{2}}{h_{1(k-1)}^{2}(m, n)}\right]$ (3)
为了保证IMF分量的稳定性, SD的经验值一般设定在0.1~0.3之间就能满足分解条件。但是利用BEMD去除图像噪声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IMF分量, 因此本文中采用设定分解IMF数量进行BEMD分解。同时, 采用镜像延拓的方法处理边界效应, 采用三角剖分的插值方法进行二维曲面拟合, 采用基于形态学方法获取极值点, 此处不再赘述。
本文采用一种基于BEMD二次分解与维纳滤波相结合的算法(secondary BEMD and Wiener filtering, SBEMD-W)进行图像去噪,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首先对含噪图像进行BEMD一次分解, 对噪声集中的前两阶IMF分量进行维纳滤波处理, 然后对该分量进行BEMD二次分解, 对分解后的首阶IMF分量进行维纳滤波处理, 重组所有处理后的IMF和剩余IMF分量, 完成图像去噪过程, 输出图像。算法示意图见图1。
SBEMD-W算法适用于二维图像。同时本文尝试将该方法扩展到彩色图像, 以RGB三色通道分别用SBEMD-W算法进行去噪, 然后重组三个通道信息得到去噪后的图像, 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该方法是BEMD算法扩展到彩色图像的一种方法, 有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考虑RGB通道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个图像的输入输出完备性, 但就整个算法而言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本文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 现阶段仍然以主观评价为主、客观评价为辅的方式分析各算法间的差异性[13]。
主观评价是基于人视觉系统对于图像的认知, 其评价结果受个人主观意识、评判环境、图像类型等影响强烈, 因此在评判时尽可能保证观察条件一致, 减少对结果的影响。
现有的客观评价方式采用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度等参数来评价图像质量。
1)均方误差
均方误差是最经典、最常采用的客观评价方法。反映的是处理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的全局差异, 如公式(4)所示
$M S E=\frac{1}{M N} \sum_{x-1}^{M} \sum_{y-1}^{N}[\hat{f}(x, y)-f(x, y)]^{2}$ (4)
其中, f(x, y)是清晰图像, $\hat{f}(x, y)$是复原图像, M和N分别是图像的长和宽。
2)峰值信噪比
峰值信噪比也是常见的客观评价方法, 它是基于误差敏感的图像质量评价, PSNR的公式如(5)所示
$P S N R=10 \lg \frac{L_{2}}{M S E}=10 \lg \frac{M \times N \times L^{2}}{\sum_{x=1}^{M} \sum_{y=1}^{N}[\hat{f}(x, y)-f(x, y)]^{2}}$ (5)
其中, f(x, y)是清晰图像, $\hat{f}(x, y)$是复原图像, L是图像中灰度值的最大值, M和N分别是图像的长和宽。
从图像意义上来看, 均方误差和峰值信噪比都反映了去噪图像和清晰图像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 峰值信噪比数值越大, 均方误差数值越小, 说明图像去噪效果越好, 反之越差。
3)结构相似度
结构相似度是一种衡量两幅图像相似程度的指标。从图像组成的角度将结构信息定义为独立于亮度、对比度的反映场景中物体结构的属性, 建模为亮度、对比度和结构三个不同因素的组合。
用均值作为亮度的估计, 标准差作为对比度的估计, 协方差作为结构相似程度的度量。当然, 还有很多的评判方法, 比如频域上的度量分析、图像质量尺度分析、单幅图像的图像质量估计等等。本文采用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度进行图像客观质量评价。
采用SBEMD-W算法完成图像去噪过程分析, 并将本文算法与小波算法、维纳滤波、总变分去噪算法、BEMD一次分解算法进行比较, 验证本文算法的图像去噪能力、稳定性、鲁棒性等等。
实验采用标准的256× 256像素的Lena图像进行分析, 添加均值为0、方差为0.02的高斯白噪声, 如图3所示。本文设定BEMD分解的层数为4。
含噪的Lena图像经过BEMD分解得到4个IMF分量和1个剩余分量, IMF分量如图4中a~d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 图像噪声主要集中在IMF1和IMF2分量中, 按照本文提出的算法思路, 对这两阶分量图像经过滤波后再次进行BEMD分解, 二次分解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 对IMF分量进行BEMD二次分解后噪声主要集中在首阶, 对该阶图像进行维纳滤波去除噪声, 然后与剩余的IMF分量重组, 得到去噪后的图像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 该方法能去除含噪Lena图像绝大部分的噪声, 图像的整体轮廓和细节保持较好, 整体去噪效果不错。
以4.1节中的含噪Lena图像为例, 将本文算法与小波算法、总变分算法、维纳滤波算法、BEMD一次分解算法进行比较, 去噪后的图像如图7所示。采用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三个参数进行客观评价, 客观评价结果见表1。
从图7可看出, 本文算法与其他经典算法相比, 去噪效果最显著。小波算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 对细节的处理不是很好; 总变分算法虽然保留了细节, 但是去噪能力稍弱; 维纳滤波和BEMD一次分解的去噪方法保留了边缘细节, 但是能看到明显的颗粒噪声; 本文算法既保证去噪效果又保留了大部分的细节, 整体效果良好。由表1可看出, 本文算法均方误差最小, 峰值信噪比最高, 结构相似度也最高, 证明该算法去噪能力良好, 这也符合理论研究结果。与上述主观评价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实验采用256× 256像素的Parrots彩色图像进行分析, 添加均值为0、方差为0.02的高斯白噪声, 设定该算法的分解层数为4。将本文算法与小波算法、总变分算法、维纳滤波算法、BEMD一次分解算法进行比较, 如图8所示。客观评价结果见表2。
从图8可以看出, 本文算法在彩色图像去噪方面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噪声, 对图像平滑效果比维纳滤波和BEMD一次分解要好, 但在细节处理方面略不足。
目前SBEMD-W算法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对整体彩色图像进行分解, 无法验证整体分解和拆分分解对图像的影响, 这也是后续需要继续研究的关键点。从表2数据可看出, 本文算法均方误差最低, 峰值信噪比最高, 结构相似度也最高, 去噪能力最显著, 与主观分析结论一致。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SBEMD-W算法的有效性, 选取夜间监控视频图像作为实验对象, 截取图像中的目标, 将本文算法和小波算法、维纳滤波等算法进行对比分析, 并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设定BEMD分解的层数为4。图像去噪后的结果如图9所示。客观评价结果见表3。
观察图9中目标三轮车的后箱位置, 可以看出, 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噪声, 较好地保留了图像边缘信息, 总变分算法也能有效去除噪声颗粒, 小波算法、维纳滤波算法和BEMD一次分解算法去除噪声的能力相对较弱, 能明显看到目标周围的噪声颗粒。表3的数据显示本文算法均方误差较低、峰值信噪比较高, 基本符合理论研究; 各方法结构相似度略有差异, 判断是由于夜间图像质量不高造成。
本文在BEMD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图像去噪的SBEMD-W算法。采用BEMD对含噪图像进行二次分解得到含有噪声的IMF分量, 结合维纳滤波最大限度地进行降噪处理, 从而达到去噪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 SBEMD-W算法去噪能力优于维纳滤波和BEMD算法, 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SBEMD-W算法在处理过程中运行时间比BEMD长, 降噪后的图像轮廓和边缘信息有少量损失。将SBEMD-W算法应用到彩色图像中, 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但在处理过程中没有考虑图像输出的完备性, 导致处理后的图像丢失了部分细节, 但整体去噪效果良好。
BEMD算法能够把图像按照频率进行分量提取, 对图像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有三个:
一是继续探究基于BEMD算法的深度应用, 期望在图像特征提取、特征检测、图像分割等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价值。
二是BEMD拓展到彩色图像时, 保证分解过程的整体性, 更合理地对图像进行分解;
三是完善BEMD的理论基础, 寻找快速分解的方法, 提高运行效率。
总之, BEMD算法的应用与延伸在法庭科学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在案件溯源、侦查、诉讼等环节将发挥重要作用, 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