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张宁,男,江西永丰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影像检验。E-mail: zhangning@cifs.gov.cn
近年来,我国文物犯罪形势严峻,盗窃、盗掘、非法出售、藏匿、走私文物犯罪蔓延。应用影像检验先进技术,及时准确做好涉案文物的鉴定和溯源工作,对于打击文物犯罪至关重要。光学影像技术由于其无损、原位、非接触的特点,在文物检验领域极有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光学影像技术——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及其在文物检验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OCT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高分辨断层成像的特点,然后对近年来OCT技术应用于陶瓷器、玉石器、油画等文物检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这些研究当中,OCT技术显示了与传统方法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无损非接触式成像保证了文物物证的完整性,获取的光学特征为文物检验提供了新型识别特征,三维成像方式则有望使得图像分析过程更加直观,获取的信息也更加丰富。本文还对OCT技术未来在法庭科学文物检验中可能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分析各类文物的高分辨内部结构图像并进行特征提取,可以为文物的有效识别和区分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为文物的鉴定和溯源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In recent years, the crimes involving cultural relics have been becoming serious in China, leaving the illegal dealing, storing, trafficking and auctioning of cultural relics being rampant. It is essential for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imaging techniques to combat the relevant crimes and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Opt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because it causes almost no damage to the sample and preserves the integrity of evid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optical imaging technology -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and its applications into examin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wing to the principles and its advantages of non-destructiveness, the in-situ, high-resolution and cross-sectional imaging, OC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biomedical imaging, yet still being a new technology in forensic science and archeology. The recent researches are here reported about OCT to examine such cultural relics as ceramics, porcelain, jade and painting, demonstrating OCT has unique advantages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examination methods. First, the non-invasive and non-contact imaging preserves the integrity of the cultural relics and requires no pretreatment to the sample. Second, the new optical features obtained by OCT system have enriched the current examination choices and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Third, OCT is a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ing approach and thus can acquire 3D volumetric data and show the en face images of the s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feature extraction of high-resolution images of various types of cultural relics, some important internal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for the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to cultural relics, capable of providing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securing and tracking down the relevant cultural relics. Finally, the future applications of OCT in examin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re discussed, indicating that OCT will be favorable for combating the crimes involving cultural relics.
近年来, 我国文物犯罪形势严峻, 大量文物遭受破坏、盗取, 甚至被走私到海外, 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1]。打击文物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对涉案文物进行鉴别、判断和评估。一般意义上的文物鉴定属于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范畴, 主要对文物的制作年代、真伪以及艺术水平进行研究, 鉴定方法主要基于鉴定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 主观性较强。在法庭科学领域中的文物鉴定, 则上升到物证鉴定的高度, 有严格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中立性的要求, 不同鉴定人应用同一方法鉴定, 所得到的结果不应出现较大偏离。所以, 在借鉴传统经验鉴定方法精髓的基础上, 还需要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多维度客观性判据, 以形成科学、合理、准确、可靠的文物物证鉴定技术体系。光学影像技术由于其无损检测的特点, 非常适合用于文物物证的检验鉴定。但是传统的一些光学影像技术, 如体式显微镜等, 只限于观察文物物证表面的形态, 无法获取物证内部的结构信息。对于文物物证来说, 由于其内部结构不易伪造、往往蕴藏着关键性鉴别信息, 故而内部断层结构信息往往比表面信息更重要。为观察文物物证断层结构, 研究者们常常采用带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SRXRF)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线扫描等分析手段[2, 3, 4, 5, 6, 7], 但是这些方法都需要进行断面取样和切面处理, 对于完整、珍贵的文物物证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 发展一种无损断层成像的技术手段, 将极大完善文物物证检验技术体系, 破解当前文物检验中的重大难题。
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技术正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无损断层成像技术, 可无损、原位、实时、高分辨地获取样品或组织内表面的结构信息, 且无需对样品做任何预处理, 实现了真正无损检测。本文将对OCT技术应用在陶瓷器、玉石器、油画等文物检验方面的一些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它的优势、局限及其未来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OC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三维“ 透视” 成像技术, 无需接触即可重构出生物组织或材料内部结构的三维图像。该技术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电子学实验室Fujimoto教授率先提出并研发成功[8]。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后各国相继进行了研究。OCT技术类似于超声成像技术, 只不过其利用光而不是声来探测样品的背散射光的强度和延迟。但是, 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要想达到较高的分辨率, 若采用与超声相似的探测方法, 普通探测器的带宽将不足以实现高分辨的要求。干涉仪是一种可用来探测背向散射光光强和延迟的强有力的高灵敏度的手段。OCT正是一种基于低相干干涉测量的方法。如图1所示, 从宽带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纤耦合器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进入参考臂, 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返回, 另一部分经过扫描振镜和物镜后聚焦到样品中, 样品的背向反射和散射光又沿原光路返回。当参考臂和样品臂的光程差在光源的相干长度范围内时, 从参考臂和样品臂返回的光将发生干涉, 干涉信号将被光电探测器检测转换为电信号被记录下来。因此, 当参考臂的光程发生变化时, 系统所检测到的样品信号也将来自样品的不同深度, 这样就实现了样品内部结构的成像, 也即断层扫描。样品横向的扫描则是通过样品臂的二维扫描振镜实现, 当扫描振镜产生一维振动时, 可以得到二维OCT图像, 当扫描振镜产生二维振动时, 可以得到三维OCT图像。
OCT系统为达到较高的纵向分辨率, 通常使用光谱范围非常宽的低相干光源, 这样的光源具有非常短的相干长度, 因此具有很好的空间分辨性, 这使得OCT技术成为一种介观(微米尺度)组织观测成像方法, 可以得到反映样品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的无损探测断层图像。同时, OCT系统具有共聚焦成像的功能, 但是穿透深度却比共聚焦扫描成像大得多。此外, OCT技术不仅具有高分辨和无损探测的特点, 还具有不需对样品进行任何预处理如染色标记等突出优点。更重要的是, 它还可以进行光纤化, 做成便携式、小型化的探测装置。
OCT最早的实际应用是用于眼底检测和诊断, 已进入临床应用, 主要功能是眼底视网膜高分辨成像, 为眼底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手段[9]。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 尤其是与内窥技术结合之后, OCT技术的应用扩展到了胃肠道、皮肤、肺部、肾脏、心血管成像等诸多方向[10, 11, 12, 13, 14]。在非生物医学成像领域, OCT技术也逐渐开始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OCT的无损、高分辨、断层扫描和高速成像的特性, 已经广泛应用于材料学、薄膜技术、工业检测、珠宝检测等领域[15, 16, 17, 18], 在法庭科学领域, 也已应用于汽车油漆检验、胶带检验、指纹显现等方面[19, 20, 21, 22, 23], 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 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利用OCT技术在陶瓷考古方面开展了一些技术研究。由于不同陶瓷器烧制工艺不同, 因此具有不同的断面特征。对不同陶瓷器断面特征进行分析, 可以为陶瓷器的溯源, 即判断不同窑系陶瓷器或同一窑系不同时期的陶瓷器提供重要信息。Targowski等[24, 25]首次应用OCT技术对陶瓷器釉层进行了OCT成像研究, 如图2所示, 瓷器的釉层厚度相比彩陶的更厚, 而且内部的散射颗粒也更少。Yang等[26]利用OCT技术对中国宋元时期(10~14世纪)来自七种不同窑系瓷器碎片的釉层结构进行了成像研究, 揭示了不同时期不同窑系样品独特的相组合模式, 作者认为OCT技术可以用来识别瓷器并且提供相关制造工艺的信息。
国内方面, 严鑫等[27]采用中心波长1 310 nm的扫频OCT系统, 对河南和安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几种陶瓷器文物(彩陶、漆绘陶、唐三彩、绞胎釉陶、青瓷和钧瓷)的断面结构进行无损分析, 获取了不同类别陶瓷器的表层(颜料层、底漆层和釉层)、中间层、胎釉结合面以及胎体表面的断面结构图像特征。图3是3种仰韶文化彩陶样品的二维OCT断层图像, 可以看到, 黑彩对光的吸收较强, 光的穿透深度较小, 而红色和白色陶衣呈现强散射特性, 光在其中穿透较深; 黑彩的致密程度不一样, 也会在OCT图像中显示出差异。图4是唐三彩样品的二维OCT断层图像, 从中可以清晰分辨出釉层、中间层和胎体, 该样品的釉层中几乎不见明显的气泡, 部分区域有少量强散射颗粒。该研究还分别选取了一件青瓷样品和钧瓷样品进行OCT成像分析, 从图5可以发现, 瓷器的OCT图像与陶器截然不同, 瓷器釉层中有许多气泡和高亮团簇(即异质颗粒)。而钧瓷样品特征也很鲜明, 其釉层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钧瓷样品的胎釉交界面不及前述的唐三彩和青瓷样品明显。上述研究基于OCT图像中的断层结构特征, 提出并验证了采用OCT图像断层结构特征描述不同种类陶瓷器的方案。该研究团队还对古瓷釉的光学吸收特征、气泡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28, 29], 这些特征的获取对研究分析陶瓷器的制作工艺、产地和时代特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姗姗等[30]采用OCT系统对来自北宋的定窑瓷器进行无损检测及断层图像分析, 观察到定窑瓷器表层釉质和胎体层的层状结构以及不同结构的界面, 得到瓷器表面的施釉情况、釉层特点、釉层和胎体的风化特征、其中气泡及晶体颗粒的分布、穿透深度等信息, 同时还可分析釉层和胎体表面工艺以及二次修补的信息。钟丹霞等[31]基于OCT技术对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的29件金元时期青瓷、钧瓷釉层物理结构进行定性分类, 利用纹理分析技术提取了釉层的量化特征, 实现了对釉层结构的量化表征。
玉石是一类重要的文物。人们常常根据古玉石沁色钙化特征鉴别和评价年代久远的古玉石。但是, 仅凭表面特征难以区分它们与通过热处理等精细过程仿制的人工玉。曾楠等[32]利用1 310 nm OCT系统研究了OCT断层图像信息与玉石结构特征的对应关系, 并根据翡翠样品在层析成像中光学散射特性随深度变化的梯度和在二维被测切面内的强弱分布, 提出了评估翡翠透明度和净度特性的光学方法, 指出OCT 图像特征可直观显示古玉钙化沁色部分的光学特性差异, 即OCT 成像反映的古玉不同表面特征下的内部光学特性具有区分玉石玉质、钙化、沁色特征的可能性。图6显示了玉石钙化和沁色部位OCT图像的特点。
许鹏等[33]利用中心波长830 nm的OCT系统对玉石亚表面结构进行定量检测, 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计算出缺陷的精确位置以及尺寸大小, 同时研究分析了光在玉石样品中的散射、吸收等光学特性, 给出了评价玉石样品材质均匀性的定量描述, 提出了玉石材质的评价方法。图7a显示了一块和田玉的OCT二维断层图像, 和田玉晶粒排列紧密且规则, 使得和田玉结构致密, 较细腻。光在致密且均匀的介质中散射效应较小, 而在折射率突变的区域将会产生较强的散射, 同时从OCT图像中还可清晰看到样品内部存在一些异常大的结晶颗粒。图7b显示的是蓝田玉内部层状结构, 同层结构比较紧密, 但是在层与层的过渡区域结构排列不规则, 所以在OCT图像上在层状结构的过渡区域显现出较强的散射效应。图7c是青白玉样品的OCT图像, 可以看出此样品内部光散射均匀, 但是存在一个异常的结晶颗粒。采用数字图像技术, 则可精确地获得结晶颗粒的位置以及颗粒大小。
沁色特征是区分真假玉石的关键指标。伪玉石的制作中, 给玉石加温受沁是重要步骤。经过加温的玉石表面更亮, 与真玉从表面上较难区分。尽管如此, 伪玉石的内表面结构与通过自然过程形成的真玉石的内部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OCT技术的断层成像能力, 则可以无损地探测到这种差异, 因此可以用来辨别玉石的真伪。Yang等[34]采用中心波长分别为800 nm和1 310nm的两套OCT系统, 对3件自然受沁的真玉(来自齐家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和2件伪玉进行了OCT断层成像, 研究其内表面结构特征。从真玉石的OCT断层图像和伪玉石加温前后的OCT断层图像对比可以发现, 原始未加温的伪玉石透光度较好, 对光的散射较少, 图像较暗, 加温后, 玉石内部对光的散射增强, 图像中可以在内部看到较多光散射信号。与此同时, 一些大尺度的结构特征仍然保留下来。但是, 经过自然受沁的真玉石, 内部散射更加均匀, 散射光深度更深, 大尺度结构特征却由于自然受沁过程逐渐消失。OCT技术为鉴别真伪玉石提供了传统方法所无法提供的内部结构特征。Liang等[35]则利用930 nm的OCT系统, 对一块软玉剑和一块风化玉鱼进行了断层成像, 如图8所示。可以看到, OCT图像可以直观显示玉石内部的结构, 比如软玉刀片内部的晶状结构以及风化玉鱼内部的均匀散射以及一些强吸收的部位, 即通过玉石内部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种类玉石的区分。
油画是用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由于油画颜料不透明, 覆盖力强, 所以绘画时常常采用逐层覆盖的方法, 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或对绘画进行修改。油画检验是OCT技术在文物检验领域最早的几个应用之一, 国外有许多研究者利用OCT技术对油画内部的分层结构进行无损成像研究, 获知油画在创作过程中是否有修改, 以此来鉴别油画的真伪。
一般来说, 为了更长久的保存, 油画最表层会涂上一层光油(varnish layer)。Liang等[36]利用高分辨OCT来区分新旧光油层。图9a是一幅有50年历史的油画, 画中的A点位置是原始光油层, 由于时间较长, 已经泛黄。B点是去除旧的光油层之后, 又重新填补了一层新的光油, 其OCT断层结构图像如图9b所示, C点无任何光油层, 其OCT图像如图9c所示, 从b和c图可以清晰看到新光油层的存在。D点是新老光油层的交界位置, 从画中D点的OCT断层结构图像中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两层光油, 分别是较薄的旧光油和较厚的新光油。图9(e)是用高分辨的850 nmOCT系统得到的A点位置OCT断层结构图像。通过850 nm和1 310 nm双系统, 还可以对光油层的厚度进行测量。除了对光油层进行分析外, 还有研究者对油画的草图底稿进行研究[36, 37]。一般绘制油画的第一步是在画布上先画素描稿, 之后再进行上色。对素描底稿进行探测, 对于鉴别油画的修改至关重要, 通过OCT的层析成像, 可以获取油画不同深度处的横截面图像, 从而清晰辨别出素描底稿。
Liang等[38]对平托瑞丘的《圣卡特琳与供体的亚历山德里亚》画作进行了OCT成像。这幅油画有一点比较特殊, 颜料覆盖在一层黄金基底上, OCT断层图像则清晰地显示了光油层、颜料层和黄金基底的分层结构, 如图10所示。OCT图像中最左边是裸露的黄金基底, 中间是蓝色颜料层, 覆盖在黄金基底上, 最右边则是光油层覆盖在颜料层之上。作者认为, 要将油画绘画知识和仪器成像原理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解读OCT图像。图11显示的则是一位匿名的荷兰艺术家创作的Magdalen油画及其OCT图像[35, 39], 从OCT断层结构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油层、一层透明红湖颜料以及一层不透明的颜料层, 图像中垂直的黑线区域代表此处是对光有强吸收的草图底稿。从OCT横截面图中, 我们还可以清晰观察到作者画的素描底稿, 如图11右中部图像所示。Spring和Liang等指出[35, 40], OCT技术还可以用来探测油画内部的损伤以及颜料损耗, 而颜料的损耗一般无法通过常规的X线成像方法观察到。
通过近年来OCT技术在文物检验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 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在油画、陶瓷器、玉石器等不同领域均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具体来说, OCT技术首先是一种光学无损成像检验技术, 可以在不破坏物证的情况进行断层成像分析, 实现“ 透视” 成像, 可作为一种先导检验手段而不影响后续检验, 因此, 对于文物等具有珍贵价值的物证检验具有独特优势; 其次, OCT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的成像手段, 分辨率可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 因此可以对样品内部极其细微的结构进行探测, 高分辨内部结构探测对于文物物证检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内部结构伪造难度极大, 可用于直观地识别文物真伪, 另一方面内部结构反映了很多文物本身蕴含的年代、产地、工艺等信息, 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征; 第三, OCT技术成像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当前最新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实时三维成像, 为快速分析鉴别文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当前基于OCT技术的文物检验研究大多仍然基于二维断层OCT图像进行分析。二维断层OCT图像观察的是样品纵切面的结构图像, 虽然可以看到部分特殊结构, 但总体上依然不够直观。随着成像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发展进步, OCT技术已可以实现对样品的实时三维渲染成像和分析。三维图像较二维图像更直观, 信息量也更大, 因此我们相信, 基于三维图像进行文物物证检验分析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目前, 虽然已经有一些研究尝试采用OCT横断面图像观察陶瓷器的内部气泡特征,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应用三维OCT技术进行文物检验的范围还较窄, 未来仍然有望在其它各类文物的检验中进行拓展。特别是随着高速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 基于三维OCT技术的文物物证检验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另外, OCT技术探测的是光的散射和反射信号, 因此还可以得到反映样品内部材料特性的某些光学特征, 例如光学吸收、散射特性等。这些特征是传统手段所无法获取的。通过OCT技术对文物样品内部结构进行影像检验, 可以定量提取一系列特异性较强的光学特征参数, 为文物鉴别和溯源提供新型量化特征。同时, 通过采用各类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还有望从图像中提取得到光谱、偏振等更多维度信息, 实现文物物证的高效检验和信息挖掘, 提高文物物证检验的准确率和可靠度。当然, OCT技术也存在其局限性, 最主要的局限就在于某些材料对光有很强的吸收, 使得光难以穿透到样品内部。比如, Szkulmowska等[41]对常见的47种颜料的透光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 其中1/3的颜料对1 500 nm的光具有很好的穿透性, 大约1/5对820 nm的光具有较好的穿透性, 大约1/8对两种波长的光都具有较好的穿透性, 另外, 该研究发现, 红色的颜料得到的图像质量最好。正因如此, 应用OCT技术进行文物检验时, 还应注意根据不同样品的光学特性选择成像波段。总之, OCT技术为文物物证检验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的技术手段, 未来的研究还将进一步聚焦司法实践, 特别是针对疑似文物是否属于文物、文物年代、文物产地、文物级别、文物损毁程度等专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进一步拓展OCT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提升OCT系统成像性能, 增强OCT技术与其它常规或新型技术方法的协同联用, 切实提升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