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建立的大型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标志着我国公安科技的一大飞跃[1]。随着基层单位指纹系统远程端的普及, 捺印库、现场库不断扩容, 掌握指纹自动比对系统使用的技术员也不断增多, 该系统已取得了很好的破案效益。但在实际运用中, 由于捺印指纹质量、现场指纹质量以及操作人员对系统性能了解不够深入而使用不当, 会使本来可以认定的指纹未能检索出来, 从而延误战机。系统实际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综合系统, 他借助与现代电脑的高容量和快速运算的特点, 克服了过去人工比对速度慢、效率低、容易出错等缺点。指纹自动比对系统不仅提高了速度, 最主要的是提高了查准率。但系统的使用是离不开人的, 除了捺印指纹质量、现场指纹质量、指纹特征的标注会影响比对的结果外, 技术员对系统性能的熟悉程度, 能否合理运用其继有的功能将直接影响到检索比对的结果。以下是笔者根据几年来使用北大方正指纹自动比对系统进行指纹比对检验的几点心得, 供参考。
使用指纹识别系统年限长的技术员都有这样的体会:近几年来系统中比中的指纹, 在比对结果中得分率越来越低, 排名靠后的越来越多; 而指纹识别系统刚建立时的几年里, 比中的指纹, 在比对结果中得分率往往是百分之百, 排名也大多是在前几位。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指纹的库容量扩大了, 以前是几万份、十几万份的库容, 现在都是几十万、几百万份的库容量。在大库容下, 现有指纹系统的核心算法相对在小库容中就变得不够精确。对此情况, 可以利用指纹系统发送查询界面中可选择条码区间的功能来缩小比对范围, 实现小库容工作的环境。每一个现场指纹或人员十指纹都对应有一个22位的数字编码, 其代表意义为:采集省[2位]+ 地市[2位]+ 县[2位]+ 科所队[6位]+ 年月[6位]+ 序号[4位]=22位。这样就可以在查询比对时选择同一省或地市或县区或科所队的某几年或一年或几个月范围的指纹作为比对对象, 从而任意缩小比对的库容, 提高比中率。实践中对杀人等重特大案件中的指纹或条件较差的疑难指纹或重大嫌疑人指纹要多分区间, 尽量缩小条码区间对应的库容量, 多次比对; 而一般的案件和嫌疑对象只要将条码区间缩小到对应的库容量十几万即可。
从当前侦破的大量案件分析发现, 诸如诈骗、抢夺、盗窃等犯罪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往往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伙流窜到外地实施某一类犯罪得手后, 其示范效应往往引发一个村屯、乡镇或者全县的人, 都集中从事某一类犯罪。高危人群是指带有较强地域性、籍贯性、群体性, 专门从事某类特定性质的违法犯罪活动的集团、群体。在指纹识别系统中有“ 文档管理” 项, 有以住址为条件查询调取库中同籍贯人员指纹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某类案件现场指纹, 通过在指纹识别系统中常规查询比对方法未比中的, 可通过查询调取该类案件的高危籍贯人员指纹人工比对, 提高比中率。某日上午, 事主高某从银行取款后驾车至某镇, 将车停在某公司办公室楼下车棚内自己上楼办事。中午发现轿车被人技术开车门锁, 车内副驾驶座脚垫下塑料袋装的人民币20万被盗, 技术员在驾驶座左侧车门外侧拉手上用磁性粉显现并提取了可疑指纹壹枚。由于现场指纹不完整, 在指纹系统中对捺印指纹库作条码分区间查询也未比中指纹。后根据当地尾随银行取款人员实施抢夺、盗窃作案大多是广西柳江籍人员这一信息, 利用“ 文档管理” 在住址条件栏输入“ 柳江” 前后再加通配符, 查询出捺印库中共有该籍人员指纹236条, 逐一打开这些指纹图像与现场指纹进行比对, 比中其中一名为韦某的人员左手拇指, 侦查人员根据此比对信息抓获了韦某等两名犯罪嫌疑人, 从而破获此案。
由于人员十指纹的采集都要由人工滚动手指产生, 而每个指纹采集人员掌握捺印动作的要领难以相同, 因此指纹捺印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次捺印的同一个人员的十指纹即捺印重卡, 所包含的特征信息肯定不能完全一样。因此, 用捺印重卡逐一倒查现场库, 所产生的候选结果也是不完全相同, 有时甚至相差非常大, 往往能比中比用一次捺印的卡来查询比对比中的案件多。2013年某日, 某派出所抓获一名正在盗窃电缆线的犯罪嫌疑人黄某, 并捺取其十指纹送技术室比对, 技术员拿该指纹倒查现场库时未比中现场指纹, 查重时发现指纹库中还有该人的另3张捺印指纹卡。将该3张重卡逐一倒查现场库指纹, 2007年捺印的卡比中了两起案件的现场指纹, 分别是右手中指比中“ 2007.7.10” 某中学教室电线被盗案现场指纹, 排候选结果第五位; 左手食指比中“ 2006.12.29” 某镇八联变电所电缆被盗案现场指纹, 排候选结果第二十一位。2005年捺印卡右手中指比中“ 2007.7.10” 某镇中学教室电线被盗案现场指纹, 排候选结果第九位; 左手拇指比中“ 2008.5.22” 某工地电缆被盗案现场指纹排第三位, 另一张重卡也未比中现场指纹。本案中通过对嫌疑对象的捺印重卡逐一倒查现场库, 掌握了其大量犯罪事实, 最终突破案件9起, 抓获同案犯三名。可见, 虽是同一人的指纹, 但不同次捺印卡倒查的结果是不同的, 有的虽比中了同一枚指纹, 但在候选结果中的排名还是不同的。
有些现场上提取的现场指纹较模糊, 特征条件较差, 即使用多种方法提交指纹识别系统查询, 也很难比中。但是很可能事主或群众有怀疑对象, 这里可以通过查询指纹库中是否有该人的指纹, 如有可调出打开该指纹图像手工比对。某年5月15日, 某工棚发生一起盗窃案, 技术员在中心现场提取到一枚指纹。该指纹中心可见模糊轮廓, 特征只出现在指尖靠右侧(6个)和左侧边缘靠下部(7个), 录入指纹识别系统查询比对无结果。后来事主反映, 案发当天中午, 其看见村里的一名有盗窃前科人员陈某在现场附近出现过, 怀疑是该人作案。技术员即查询指纹系统, 发现市局库中有该人2005年的捺印卡, 打开该指纹图像手工比对现场指纹, 并认定现场指纹与陈某左手拇指捺印样本同一, 从而破获该案。
总之,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是一项人与机器有机结合的工作, 只有使用者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地挖掘出该系统的潜能, 更好地为查破案件服务[2]。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