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炸药包壳的爆炸规律研究
邹多生, 石琳, 王燕军*, 余蓉强, 金登伟
四川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成都 610015
王燕军Tel:13518110220; E-mail:58438923@qq.com

作者简介:邹多生(1977—),男,安徽寿县人,本科,主要从事理化检验鉴定工作。

摘要

目的探讨同种材质的包壳受到不同量的炸药爆炸后的物理损坏程度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相同材质包壳、不同质量的硝铵(密度0.6g/cm3)若干份进行实验,根据炸药质量和密闭塑料瓶包壳体积的比值(相对密度)建立横坐标,不同直径碎片质量为纵坐标做出工作曲线。结果在固定体积下的特定塑料包壳中,10g~30g硝铵炸药爆炸后,包壳碎片质量与炸药量存在一定的规律。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推算一定范围内自制炸药爆炸的药量。

关键词: 自制炸药包壳; 规律性; 相对密度
中图分类号:DF79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50(2013)06-0030-03
A study on distribution of post-blast residues of explosive package
ZOU Duo-sheng, SHI Lin, WANG Yan-jun, et al
Forensic Science Institute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15, China
Abstract

The different amount of ammonium nitrate-based explosives (10g, 15g, 20g, 25g and 30g) packed in plastic bottles were detona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idues of plastics bottl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 of explosives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package residues.

Keyword: explosives; package; residue

爆炸案件属于严重暴力犯罪, 由于爆炸装置种类繁多、材质多样, 收集范围广, 识别难度大。爆炸物证的收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量, 这给查清爆炸案件的原因和及时追查爆炸案件犯罪嫌疑人带来极大不便。

针对实际工作需要, 本文通过研究自制包壳炸药在爆炸后, 观察包壳物理损坏程度, 找出自制炸药爆炸的一般规律, 建立推算炸药药量的一种方法。

1 实验方法

取同种材质的包壳受到不同炸药量爆炸后的损坏程度(包壳碎片的平均直径、碎片质量、颜色深浅、熔化程度、粉碎程度、烟痕气味)及分布情况(包壳碎片距离炸点的平均距离)[2, 3], 通过爆炸实验, 根据炸药质量和密闭塑料瓶包壳体积的比值(相对密度)建立横坐标, 不同直径碎片质量为纵坐标做出工作曲线, 得出此类型爆炸的规律性。

实验采用相同材质包壳、不同质量的硝铵(密度0.6g/cm3)若干份进行实验。炸药包壳为白色小塑料瓶(8.004g), 高6.1cm, 下部直径3.4cm, 瓶口直径2.5cm, 体积53mL, 扣除雷管及瓶口体积为36mL。分别装入硝铵10g、15g、20g、25g、30g和空瓶, 各用电雷管引爆5次, 收集包壳碎片。

抛出物收集以炸点为中心向四面收集, 收集半径为5m的范围。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数据(见表1~表8)
表1 空瓶引爆后碎片(单位:g)
表2 10g硝铵引爆后碎片(单位:g)
表3 15g硝铵引爆后碎片(单位:g)
表4 20g硝铵引爆后碎片(单位:g)
表5 25g硝铵引爆后碎片(单位:g)
表6 30g硝铵引爆后碎片(单位:g)
表7 根据相对偏差较大的实验数据得出平均数据(单位:g)
表8 相对密度

本实验硝铵在密闭的条件下引爆, 根据硝铵炸药质量和密闭塑料瓶包壳体积的比值(相对密度)来分析实验所得各种碎片质量。因雷管爆炸与硝铵爆炸不一样, 固在选择数据分析时, 舍去了雷管爆炸的数据, 以相对密度为横坐标, 各种碎片质量为纵坐标做出工作曲线(见图1~图5)。

图1 2cm以上碎片工作曲线

图2 1~2cm碎片工作曲线

图3 0.5~1cm碎片工作曲线

图4 0~0.5cm碎片工作曲线

图5 碎片总工作曲线

3 讨 论

在固定体积下的特定塑料包壳中, 10g~30g硝铵炸药爆炸后, 包壳碎片质量与炸药量存在一定的规律, y=2.2891x3-2.6799x2-4.2358x+3.4888 R2=0.9888, 其中y是包壳碎片质量(g), x为炸药相对密度(g/cm3)。随着炸药量的增加, 壳体爆炸更为完全, 大碎片(2cm以上)越少, 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y=42.39x3-49.189x2+14.077x+0.4495, R2=0.9801, 其中y是包壳碎片质量(g), x为炸药相对密度(g/cm3); 中小碎片(2cm以下)总体趋势也是减少, 但由于分类时的人为差异以及爆炸碎片收集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结果出现不规律性。

根据工作曲线可以看出, 在炸药爆炸后包壳碎片收集中可以忽略较小碎片的收集而利用较大碎片, 也可得到较准确的炸药药量。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周学之.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理化物证检验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145-218. [本文引用:1]
[2] 颜峰, 姜福兴. 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实验[J]. 爆炸与冲击, 2009(3). [本文引用:1]
[3] 丁阳, 汪明. 爆炸荷载作用下砌体墙碎片分布分析[J]. 建筑结构导报, 2009(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