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早晨, 霍某(男, 58岁)在暂住房里发现其妻子孟某(57岁)在房门口忽然倒地, 便急忙跑过去, 其在跑到门口时也忽然倒地。孟某在送医院途中死亡, 霍某经医院抢救后也迅速死亡。死后4h进行尸体解剖检验。
霍某, 尸僵较强, 显于各大关节; 尸斑暗红色, 位于腰背部未受压处, 指压褪色。双眼角膜透明, 瞳孔0.5cm, 双眼睑结膜较多点状出血。口唇紫绀, 粘膜未见破损。颈部右侧、左腕背及左手背均见注射针眼。解剖见尸体血液不凝, 血液、肌肉呈鲜红色; 颅骨无骨折, 颅内未见损伤及出血; 气管食管粘膜完整;
心外膜大量点状出血, 冠状动脉右旋支Ⅲ ° 狭窄; 剪开胃壁可闻及刺激性气味, 胃空虚, 胃大弯粘膜片状溃疡、出血(见图1), 多器官淤血。血液及胃壁组织中检出氰化物成份, 血液中氰化物质量浓度为12.7μ g/mL。
孟某, 尸僵较强, 显于各大关节; 尸斑暗红色, 位于腰背部未受压处, 指压褪色。双眼角膜透明, 瞳孔0.5cm。口唇紫绀, 粘膜未见破损。枕部见7.0cm× 6.0cm头皮血肿, 伴4.0cm× 4.0cm头皮挫伤。解剖见尸体血液不凝, 肌肉、血液呈鲜红色; 颅骨无骨折, 颅内未见损伤及出血; 气管食管粘膜完整; 心外膜大量点状出血,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右旋支均Ⅲ ° 狭窄; 双肾内均见小囊肿; 胃内容为100mL褐色液体, 胃粘膜充血; 多器官淤血。血液及胃内容中检出氰化物成份, 血液中氰化物质量浓度为7.2μ g/mL。
结论:霍某及孟某均系氰化物中毒死亡。
现场勘验发现, 暂住房内桌子上有打开的阿莫西林胶囊1盒, 共5板, 其中一板缺少6粒, 剩下4粒, 剩下胶囊外的密封锡箔纸有打开过的痕迹。经检验, 剩下胶囊的内容物为氰化物。
一般将含有氰基团(-CN)的无机化合物称为氰化物, 其毒性强、工业用途广。氰化物以氰化钠、氰化钾最常见, 其毒性主要取决于代谢过程中析出氰离子的速度与数量, 中毒机制为: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阻断电子传递, 细胞失去对氧的利用能力而引起“ 内窒息” 。因静脉血氧含量依旧很高, 血液中氰化血红蛋白形成, 尸斑常呈鲜红色。氰化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以及注射等方式进入体内。当大量氰化物进入体内, 可在数秒钟内迅速昏倒, 2min~3min后呼吸心跳停止, 呈“ 闪电式” 死亡[1]。解剖可见血液不凝固, 血液、肌肉均呈鲜红色, 体内可闻及苦杏仁味; 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皮肤、或注射部位可出现腐蚀现象。
但在实际检案中, 尸体表现常不典型, 本例两具尸体均未表现出鲜红色尸斑, 仅有口唇紫绀的一般窒息征象。如果案情不能反映出“ 闪电式” 死亡、或只有一人死亡、或家属没有疑义、或调查没有深入, 就容易发生遗漏。因此, 作为基层法医, 应在检验前充分了解案情, 认真勘验现场, 仔细检验尸体, 及时提取心血进行毒物检验。本例因两人同时迅速死亡, 案情清楚, 当天就进行了解剖检验。两具尸体解剖均表现为血液不凝, 肌肉、血液呈鲜红色, 心外膜大量出血点。但胃内差异却较大:霍某胃空虚, 剪开胃壁可闻及刺激性气味, 胃大弯粘膜片状溃疡、出血; 而孟某胃内容为100mL褐色液体, 未闻及明显气味, 胃粘膜仅为充血改变。分析原因应是进入体内的氰化物量不同以及在胃内的浓度有差异。这也提示, 虽是同时发生死亡的尸体, 表现差异确很大, 需要仔细分辨。另外, 本例两人生前均有冠心病、冠状动脉Ⅲ ° 狭窄, 孟某还有头皮挫伤及肾脏囊肿, 但此均为非致命性因素, 不参与死因构成。
据调查, 死者夫妇均服用了桌上的“ 阿莫西林” 胶囊, 这也正好解释了两具尸体的口唇、食管粘膜均无损伤的表现。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